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10 __ |a 978-7-5399-5199-7 |d CNY22.00
- 100 __ |a 20120502d2012 em y0chiy0120 ea
- 200 1_ |a 老同济的故事 |A Lao Tong Ji De Gu Shi |f 黄昌勇, 干国华编
- 210 __ |a 南京 |c 江苏文艺出版社 |d 2012
- 215 __ |a 191页, [8] 页图版 |c 图, 肖像 |d 22cm
- 225 2_ |a 老大学故事丛书 |A Lao Da Xue Gu Shi Cong Shu
- 330 __ |a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德中各界支持下,于上海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即为同济大学的前身。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一词最早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当时首批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7所国立大学之一。经历抗战、搬迁、院系调整、重点共建、院校合并等,于2000年组建成了新的同济大学。100多年来,同济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0万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超过100人,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410 _0 |1 2001 |a 老大学故事丛书
- 601 02 |a 同济大学 |A Tong Ji Da Xue |x 校史
- 690 __ |a G649.285.1 |v 5
- 701 _0 |a 黄昌勇 |A Huang Chang Yong |4 编
- 701 _0 |a 干国华 |A Gan Guo Hua |4 编
- 801 _0 |a CN |b LH2LIB |c 20121113
- 905 __ |a LH2LIB |d G64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