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054nam0 2200289 450
- 010 __ |a 978-7-108-07287-0 |b 精装 |d CNY149.00
- 100 __ |a 20211229d2021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空间的敦煌 |A kong jian de dun huang |e 走近莫高窟 |d Spatial Dunhuang approaching the Mogao caves |f 巫鸿著 |z eng
- 210 __ |a 北京 |c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d 2021
- 314 __ |a 巫鸿,1987年哈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琛,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等。
- 320 __ |a 有书目(第306-316页)和索引(第319-325页)
- 330 __ |a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很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 510 1_ |a Spatial Dunhuang approaching the Mogao caves |z eng
- 517 1_ |a 走近莫高窟 |A zou jin mo gao ku
- 606 0_ |a 敦煌石窟 |A Dun Huang Shi Ku |x 研究
- 701 _0 |c (美) |a 巫鸿 |A wu hong |4 著
- 801 _0 |a CN |b JBXQLIB |c 20221027
- 905 __ |a JBXQLIB |d K87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