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

题名/责任者: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德)艾约博(Jacob Eyferth)著 韩巍译
出版发行项: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05
ISBN及定价:
978-7-214-29056-4 精装/CNY98.00
载体形态项:
310页:图;23cm
并列正题名:
Eating rice from bamboo roots:the social history of a community of handicraft papermakers in rural Sichuan, 1920-2000
其它题名:
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丛编项: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刘东主编.第四辑;06
个人责任者:
(德) 艾约博 (Eyferth, Jacob 1962-) 著
个人次要责任者:
韩巍
学科主题:
造纸工业-技术史-四川-史料
中图法分类号:
TS7-092
中图法分类号:
TS7
一般附注:
凤凰传媒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勾勒了一个四川农村手工技艺从业者社区20世纪的社会变迁史。该村落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的夹江县。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而“技能”这一话题以两种互相关联的线索贯穿全书:技术性的,或社会性的。作者试图通过聚焦一种技能劳作的相关细节,更加透彻地了解乡村民众的生活世界。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入手来介入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
使用对象附注:
本书适用于想了解造纸工业技术史的读者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TS7/8 5200088658   总馆—新馆成人加工库     非可借 新馆成人加工库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